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会类 > 注册税务师 >

《财务与会计》第7章重点导读


  第七章 财务会计概论

  一、本章大纲

  (一)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和基本前提

  (1)了解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2)熟悉财务会计核算的目的

  (二)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

  (1)掌握财务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财务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条件

  (3)掌握财务会计计量属性

  (4)掌握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以及编报要求

  (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熟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涵

  (2)掌握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具体内容

  (四)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

  (1)了解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的基本体系

  (2)熟悉各层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的关系以及具体内容

  二、本章教材变化

  


  三、重难点导读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

  一、财务报告目标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也可以供企业内部使用者使用。

  二、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是指组织会计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1、会计主体

  (1)区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内容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3、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2)在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企业的会计年度,即以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在年度内,再划分为季度和月份等较短的期间。

  4、货币计量

  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采用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企业选择本位币应该考虑的因素:见教材85-86相关内容

  三、会计基础

  企业应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可采用收付实现制,而企业则一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第二节 财务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

  一、财务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核算的具体对象,也是组成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单位。

  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

  会计确认是指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和下列规定的确认标准的项目纳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过程。符合确认标准的项目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或利润表内得到确认。

  应该符合的两个基本条件:

  (1)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主体

  (2)对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

  1、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①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资源

  ②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③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对于符合以上特征同时又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应该确认为资产: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分类

  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存货等资产。

  非流动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无形资产等

  2、负债

  (1)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特征

  ①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

  ②是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对于符合以上特征同时又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应该确认为负债: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

  负债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所有者权益

  (1)概念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等。

  (2)所有者权益和负债的区别(见教材89页)

  ①性质上的区别;

  ②权利上的区别;

  ③偿还责任上的区别。

  4、收入

  (1)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②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③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

  5、费用

  (1)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在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在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特征

  ①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②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支出;

  ③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出不属于费用。

  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二、财务会计计量

  1、历史成本

  2、重置成本

  3、可变现净值

  4、现值

  5、公允价值

  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采用历史成本,采用另外成本的,要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三、财务报告

  1、概念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2、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第三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该原则不仅要求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要具有横向的可比性,而且要求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纵向的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六、重要性

  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七、谨慎性

  也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主义,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八、及时性

  指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四节 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规范(一般了解)

  一、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是其他会计规范制定的基本依据。

  二、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亦称会计标准,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

  三、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在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基础上制定的具体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2-03-13 10:57:39【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