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税资讯 >

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农业综合开发


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农业综合开发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作用下,我国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出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统计显示,2009-2013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从165亿元增加到329亿元,五年共计投入1204亿元,年均增长18.8%。引导和带动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50.21亿元,银行贷款、农民自筹及其他资金投入828.44亿元,共计投入资金2682.65亿元。

  有力的资金保障为使农业综合开发职能得以充分发挥。首先,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显著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组织编制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报国务院批复同意后正在组织实施。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报经国务院批复的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为继续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五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粮食主产区特别是产粮大县为重点,共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1.35亿亩,对612处重点中型灌区进行了节水配套改造,并积极支持东北4省区开展“节水增粮行动”,着力打造全国粮食核心产区。通过安排财政补助资金,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71.65亿公斤,约占同期全国粮食增产量的四分之一,为实现全国粮食生产“十连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着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明显带动了农民增收。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大户等,5年共建设优质高效农业种植、养殖基地6288.77万亩,扶持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生产服务项目4593个,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分类开展了扶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加大支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力度,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农民群众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实现形式。据统计,每年新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直接带动受益农民约5500万人。其中,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亩均增收近300元,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人均增收近500元,成为助推农民增收“十连快”的重要力量。

  最后,着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发科技含量,有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5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共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765万亩,改良草原(场)1574万亩,治理沙化土地面积83万亩,治理丘陵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670万亩,积极支持中央农口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山区绿化、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示范工程等专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按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要求,在项目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引导农户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约1.3亿人次,既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广大农民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又对普遍提高我国农业发展科技水平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注入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更新时间2022-03-13 11:24:37【至顶部↑】
联系我们 | 邮件: | 客服热线电话:4008816886(QQ同号) | 

付款方式留言簿投诉中心网站纠错二维码手机版

客服电话: